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,着实让我震惊了一把。

香港保险2024年全年新单保费竟然达到了2198亿港元,比2023年的1807亿港元暴涨22%,直接创下历史新高。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过6亿港元的新保费流入香港保险市场。

香港保监局2015-2024年2198亿港元的新单保费柱状图

说实话,这个增长速度确实惊人。但作为一个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,我反而开始担心了。

为什么?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这波热潮中,完全忽视了香港保险的三个致命问题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

第一个致命问题:时间成本被严重低估

你知道吗,我最近接触了不少买了香港保险又后悔的客户。

有个深圳的朋友,去年兴冲冲地跑到香港买了一份储蓄险,投了50万人民币。结果今年孩子要出国留学,急需用钱,想把保单退掉。

我帮他算了一下,亏损接近15万。

这就是香港保险的第一个致命问题——回本周期被严重低估了。

大部分香港储蓄险的保证回本期都在13-18年,预期回本期也要7年左右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你投进去的钱,至少要7年才能不亏本地拿出来。

友邦环宇盈活储蓄保险计划首款6.5%产品0岁5年交总保费50万美元预期退保总额预期IRR

很多人看到香港保险30年能达到6.5%的预期收益率,就心动了。但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:这是30年后的收益率。

前10年,你的钱基本上是被”锁死”的状态。如果中途有急用,要么忍痛割肉,要么只能想其他办法。
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案例了。有人为了孩子教育买保险,结果孩子要用钱的时候,保险还没回本。有人为了养老买保险,结果中年遇到变故,急需现金流,保险成了”鸡肋”。

所以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不能确保这笔钱10年内绝对用不到,千万别碰香港保险。

第二个致命问题:收益的不确定性被刻意淡化

这个问题更隐蔽,但也更致命。

现在市面上的香港储蓄险,动不动就宣传6%以上的预期收益。但你仔细看条款就会发现,保证收益往往不到1%,剩下的都是”非保证分红”。

什么意思?就是说,那个让你心动的6.5%收益率,其实大部分都是”画饼”。

友邦保险也公布了旗下2024年产品的分红数据,共75款分红产品,62款产品公布了分红数据,最高分红率达169%!

当然,香港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确实不错。过去十年,主流公司的分红达成率普遍在90%以上,有些甚至超过100%。

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: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的结果。

全球经济环境在变化,利率环境在变化,投资环境也在变化。谁能保证未来30年,这些保险公司还能维持现在的投资收益水平?

更要命的是,很多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,会刻意强调预期收益,而对保证收益一笔带过。这就给客户造成了一种错觉:好像这个收益是确定的。

我遇到过一个客户,买保险的时候以为每年都能拿到6%的收益。结果第一年分红公布,实际收益只有4.2%,直接就慌了。

所以我的建议是:买香港保险之前,一定要搞清楚保证收益和预期收益的区别。如果你接受不了收益的波动性,那就别买。

第三个致命问题:隐性成本被有意忽视

这个问题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的,但对小额投资者来说,杀伤力巨大。

买香港保险,你需要承担哪些成本?

首先是汇率成本。人民币换美元或港币,银行要收手续费。这个费用看起来不多,但积少成多。

然后是跨境转账成本。每次转账,银行都要收费,少则几十块,多则几百块。

接着是时间成本。你得亲自跑一趟香港,机票、酒店、餐饮,这些都是钱。

最后是机会成本。这笔钱如果不买香港保险,投资其他产品能获得多少收益?

香港主流储蓄分红保险产品对比-以0岁起交5年x10美金为例

我算过一笔账,如果你只投资30万人民币,这些隐性成本加起来,可能会吃掉你第一年1-2%的收益。

这还没算汇率风险。香港保险大多以美元计价,如果人民币升值,你的实际收益就会打折扣。

所以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的投资预算低于50万人民币,真的没必要跑去香港买保险。这些隐性成本会严重侵蚀你的收益。

那么,什么样的人适合买香港保险?

说了这么多问题,你可能会问:那香港保险到底还能不能买?

当然能买,但要看你是什么人。

第一种:真正的长期投资者。你有一笔钱,确定20年以上都用不到,而且能承受收益的波动性。这种情况下,香港保险的复利效应确实很诱人。

复利曲线图,4%的复利和6%的复利在100年里的差别

第二种:高净值人群。你的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上,隐性成本对你来说微不足道,而且你需要香港保险的资产隔离和财富传承功能。

第三种: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人。你本身就有美元资产,或者有移民计划,香港保险可以作为你海外资产配置的一部分。

如果你不属于这三种人,我建议你还是谨慎考虑。

2025年的香港保险市场,变化在哪里?

今年香港保险市场确实有一些新变化,值得关注。

最明显的是产品创新。以友邦的”环宇盈活”为例,这款产品30年就能达到6.5%的预期收益率,比以前的产品快了不少。

友邦环宇盈活储蓄保险计划宣传图

还有永明的”万年青星河尊享2″,复归红利比例提升到22.76%,收益确定性更强了。

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方案50000美元x5年

但这些创新背后,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:竞争加剧了。

香港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,不得不在产品设计上做文章。预期收益率越来越高,功能越来越复杂。

这对消费者来说,既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好处是选择更多了,坏处是决策更难了。

而且,收益率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增加。保险公司要实现更高的收益,就必须投资更激进的资产。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更大。

我的建议:理性看待,谨慎选择

说了这么多,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:香港保险不是洪水猛兽,但也不是万能神器。

它有自己的优势,比如全球资产配置、相对较高的预期收益、灵活的传承功能。但它也有明显的劣势,比如流动性差、收益不确定、隐性成本高。

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。

如果你是那种看到别人买什么就跟风的人,我劝你还是算了。香港保险需要的是理性分析,不是感性冲动。

如果你确实有长期资产配置的需求,而且能承受相应的风险,那香港保险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但记住,任何投资都有风险,香港保险也不例外。不要被那些华丽的宣传数字迷惑了眼睛,更不要把它当成稳赚不赔的买卖。

2025年第一季度泉港新造保单数297万张对比过去几年的柱状图

最后想说的是,2198亿的新高确实让人震撼,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数字背后的风险。

市场越热,我们越要保持冷静。毕竟,投资这件事,赚钱固然重要,但保本更重要。

你觉得呢?

🔥

🏆 香港保险通专业顾问

微信:iamsujiang | 专业保险咨询师

⚡ 扫码获取专业咨询

⚠️ 香港保险市场鱼龙混杂,选择需谨慎!

产品复杂、条款繁多、收益陷阱...没有专业指导,很容易踩坑!

🎁 专业顾问为您提供:

  • 友邦、保诚产品深度对比,避免选择陷阱
  • 储蓄分红险真实收益测算,识别营销套路
  • 个性化投保方案,避免买错买贵

👆 扫码添加微信,获取专业建议 👆

专业第三方机构,客观分析,让您避开常见陷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