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和一个做保险的朋友聊天,他苦笑着说:”现在内地保险真的不好卖了,客户一听1.5%的利率就摇头。”
确实,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扎心。要知道,就在几年前,内地保险的预定利率还能达到3.5%,现在却要跌破1.5%了。
说来也巧,就在内地保险利率一路下滑的时候,香港保险却迎来了自己的”高光时刻”。2024年香港新造保单保费总额达到2198亿港元,同比激增22%。这个数字背后,其实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。
内地保险的”寒冬”来了
你可能还记得,今年6月份同方全球人寿率先”开了第一枪”,把分红险的保底利率从2%直接砍到1.5%。当时很多人还觉得这只是个例,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整个行业的风向标。
现在回头看,这次调整其实早有预兆。随着LPR利率、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,长期国债收益率也降到了1.6%左右的历史低位。保险作为无风险利率的风向标,自然也逃不过这个趋势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据说内地重疾险也要”遭殃”了。7月31日全部下架重新定价,保费上调幅度预计达到20%-30%。这对于本来就在观望的消费者来说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有个朋友前段时间想给孩子买份教育金,看了一圈内地产品后直接放弃了。他说:”1.5%的利率,还不如存银行定期呢,至少银行还有存款保险。”
香港保险的”春天”
就在内地保险市场一片萧瑟的时候,香港保险却迎来了自己的”春天”。
2025年第一季度,香港新造保单数就达到了297万张,这个数字相比往年有了显著提升。更有意思的是,其中内地访客贡献的保费占比接近30%,达到628亿港元。
你知道吗,这背后其实有个很现实的原因:利率差距。
当内地保险的预定利率跌到1.5%的时候,香港保险的演示收益率依然能保持在6%-6.5%的水平。虽然7月1日香港保监局对演示利率做了限高调整,但这个调整主要是针对演示方式,并不改变产品的投资逻辑和分红逻辑。
换句话说,香港保险的实际收益能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
2026年的”变天”预告
说到变化,2026年对香港保险行业来说可能是个转折点。
香港保监局在2025年7月30日发布了一个重要通知,要求从2026年1月1日起调整薪酬结构。简单来说,就是要把原来集中在首年的报酬,分摊到后续多个年份。
这个变化乍一看好像是在”约束”从业人员,但对投保人来说其实是个大利好。
你想想,以前有些不良代理人为了拿到首年的高额佣金,可能会通过返佣等方式吸引客户,但后续服务就跟不上了。现在薪酬结构调整后,代理人必须提供长期服务才能拿到全部报酬,这自然会减少”孤儿保单”的出现。
前段时间就有个朋友遇到这种情况,2014年买的香港保险突然显示”失效”,联系原来的经纪人却怎么都联系不上。最后花了不少精力才重新激活保单。如果新的薪酬结构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,对投保人来说绝对是好事。
钱都往哪里跑了
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不仅是个人投资者,连机构投资者也在往香港跑。
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4年内地保险资金投向香港的金额达到388.1亿美元,占境外投资的51%。这些资金在香港市场的全年平均财务收益率约为15%,比上年大幅提升了10个百分点。
资本是最诚实的,它会自动流向收益更高的地方。当内地保险利率持续下行的时候,香港保险的相对优势就更加明显了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连央行都在加大对香港的投资。今年1月份,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上明确表示,将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。
这个信号其实很明确: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仅没有动摇,反而在加强。
产品力的较量
说到具体产品,香港保险的优势就更明显了。
就拿友邦的环宇盈活来说,这款产品被称为”首款6.5%产品”,以0岁宝宝5年缴费、总保费50万美元为例,长期持有的预期IRR能达到6.5%左右。
这个收益率是什么概念呢?如果按照复利计算,6%和4%的差距在长期持有下会非常明显。30年后,同样的本金,6%的复利能比4%的复利多出近一倍的收益。
更重要的是,香港保险的产品设计更加灵活。比如环宇盈活就支持9种货币选择,还有保单拆分、灵活提取等功能。这些在内地保险产品中是很难见到的。
分红实现率的真相
当然,说到香港保险,很多人会担心分红的不确定性。毕竟演示收益再高,如果实际分红跟不上,那也是白搭。
好消息是,从各大保险公司公布的2024年分红数据来看,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。友邦公布了75款分红产品中62款的分红数据,最高分红率达到169%。大部分公司的分红实现率都在90%-100%的合理范围内。
这个数据说明什么?说明香港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确实比较强,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资产,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。
风险提醒不能少
不过话说回来,投资有风险,买保险也一样。
香港保险虽然有诸多优势,但也要注意一些潜在风险。比如汇率风险、政策风险,以及服务风险等。
特别是服务风险,前面提到的”孤儿保单”问题虽然2026年的新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,但选择靠谱的代理人依然很重要。
还有就是要警惕返佣陷阱。在香港,返佣被定义为贿赂,一旦被查出,保单可能面临失效的风险。虽然有些人会觉得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”,但香港的法制环境非常严格,真的不值得冒这个险。
未来的选择
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,面对内地保险利率的持续下行和香港保险的相对优势,很多人都在重新思考自己的保险配置。
从数据上看,这个趋势还会继续。2025年,有63%的内地保险机构计划加大港股投资规模。连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都在往香港跑,个人投资者的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当然,选择香港保险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内地保险。合理的做法可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,进行适当的配置。
比如基础保障可以考虑内地的重疾险、医疗险等,毕竟理赔更方便;而储蓄理财类的需求,可以考虑香港的分红险、万能险等。
写在最后
2026年对香港保险行业来说可能是个分水岭。新的薪酬结构将让整个行业更加规范,服务质量也会有所提升。
与此同时,内地保险利率的持续下行,也让香港保险的相对优势更加明显。在这种背景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香港保险,也是很自然的事情。
不过无论选择什么产品,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。保险毕竟是长期投资,不能只看短期的利率差异,还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、资金流动性需求等因素。
说到底,好的保险产品应该是能够陪伴我们一生的伙伴,而不是短期的投机工具。在这个选择越来越多的时代,理性分析、谨慎决策,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
主题授权提示:请在后台主题设置-主题授权-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,授权购买:RiTheme官网

🏆 香港保险通专业顾问
微信:iamsujiang | 专业保险咨询师
⚠️ 香港保险市场鱼龙混杂,选择需谨慎!
产品复杂、条款繁多、收益陷阱...没有专业指导,很容易踩坑!
🎁 专业顾问为您提供:
- 友邦、保诚产品深度对比,避免选择陷阱
- 储蓄分红险真实收益测算,识别营销套路
- 个性化投保方案,避免买错买贵
👆 扫码添加微信,获取专业建议 👆
专业第三方机构,客观分析,让您避开常见陷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