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门见山,我们用三组常见人群,按真实现金流做一轮测算:年轻打工人、二胎家庭、稳健型企业主。不是“拍脑袋评测”,而是把钱什么时候进去、什么时候出来、出来多少,摆到你面前。过程中我会把我自己做家庭资产规划时的取舍思路也说清楚——哪些是产品给你的,哪些是你自己要做的决定。

环宇盈活核心功能总览

写在前面:我们如何“算”

先说方法论,避免一上来就被数字带偏:

– 我们只看“现金进出”。也就是你交了多少、多久;在什么节点提取多少;如果中途不提,现金价值大概到哪儿。把自己当做家庭资产的财务官,先看现金流,而不是追一个单一收益率。

– 两套情景并行。参考公司公开说明里的两套红利假设(常见做法是保守/标准两种长期回报假设),我们给出一个“区间”。你看到的是区间,不是单点预测。

– 不做短线“搏点位”。这是长期分红型保单,它的价值来自“时间+纪律+复利”。10年以内用它去追弹性,往往适得其反。

– 所有非保证都会变动。红利和终期分红并非承诺,实际派发会随投资表现、利率周期、公司分红政策等变化;文中仅为测算演示,真实数值以投保后拿到的计划书与保单年度报告为准。

– 币种与折现口径统一。以下案例一律以美元口径描述(环宇盈活支持9种货币,后文再说择币取舍)。

情景一:30岁打工人,年缴2万美金×5年(总保费10万),做“第一桶美元现金池”

画面感:你今年30岁,刚有结余,目标不是一夜暴富,而是把第一桶全球货币配置做稳——将来可能是孩子教育、换城市、跳槽过渡,或者临时的跨境花费。你不想把钱全放在净值波动的资产上,但也不想躺在活期里被通胀慢慢磨掉。

– 计划:5年缴,每年2万美元。第1—5年各支出2万,第6年起不再缴费。
– 不提取版本:纯看现金价值的滚动增长。
– 提取版本:第10年起视资金需求,做“小水龙头式”的不定额提取。

我们先看“纯持有不提取”的长期区间表现(以IRR区间直观化):

| 持有年限 | 现金价值/已缴保费关系 | 区间IRR(保守→标准) |
|—|—|—|
| 5年 | 未回本,现金价值低于已缴总额 | – |
| 8年 | 接近回本/略超(视当年红利而定) | 0% ~ 1.5% |
| 10年 | 明显超过已缴总额 | 1.2% ~ 2.4% |
| 15年 | 复利开始显形 | 2.4% ~ 3.4% |
| 20年 | 进入“时间的朋友”区间 | 3.1% ~ 4.3% |
| 25年 | 边际改善趋缓 | 3.4% ~ 4.6% |
| 30年 | 趋于长期水平 | 3.6% ~ 4.8% |

我的看法:

– 对于第一桶美元资产,关键是“稳”和“可取用”。你不必追求极致的账面年化,但要有一条可预期的曲线,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开闸放水。环宇盈活的“灵活提取选项”(满足条件后可设定定期/不定期提取)就像家庭现金池里的出水口,纪律比点数更重要。
– 真正的分水岭在第10—15年。第10年往后,IRR越持越顺手;若你中途频繁取用,会延缓这条曲线“变好”的速度——这不是产品问题,是你在用“流动性”换“复利速度”。

如果你是“提取党”,我的建议:

– 在应急之外,尽量把计划性提取放到第10年之后,并且用“小额高频”而不是“大额低频”,减少对长期红利规模的扰动。
– 严格对齐家庭现金流表:任何提取都把用途写清楚——教育预付?移居押金?还是净值资产的再平衡备用金?提取有“名”,决策才不摇摆。

情景二:35岁二胎家庭,年缴5万×5年(总保费25万),50岁起每年提取2.5万—3万当“教育+早期养老”

家庭画像:主要目标是孩子教育与自己50+的生活质量。从第6年起不再缴费,计划在50—70岁这20年里,作为家庭“温和现金流”来源。

– 计划:5年缴,每年5万美元,总25万。
– 现金流策略:50岁起每年提取2.5—3万美元,持续20年(可视当年红利与家庭开支弹性微调)。
– 控制点:尽量不动“本金感”的大额提取,优先用红利/分红锁定与价值保障账户做缓冲。

先给一个“持有至50岁再提”的区间印象(不提取前的复利蓄水期更长):

| 年龄/持有期 | 现金价值与提取空间 | 区间IRR(保守→标准) |
|—|—|—|
| 45岁/10年 | 现金价值显著高于已缴总额 | 1.6% ~ 2.8% |
| 50岁/15年 | 进入“提取不心虚”区间 | 2.6% ~ 3.6% |
| 55岁/20年 | 兼顾提取与增值 | 3.1% ~ 4.3% |
| 60岁/25年 | 长期IRR更稳定 | 3.4% ~ 4.6% |

把“提取”放进来会怎样?直观上,持续的现金流会把长期IRR压低一点,但换来的是家庭账面更舒适的“现金可见度”。一个可行的轨道:

– 50—70岁每年提2.5万:多数年份可由当年红利+账户利息覆盖较大部分,个别年份动用少量现金价值,对长期曲线影响较温和。
– 若当年外部市场很差,你反而可以减少从市场端的赎回,用保单“接力”那一两年开支,这就是“低相关资产”的价值。

我自己的偏好:

– 先把“提取的节拍”定下来,再谈规模。遇到行情好年,外部资产兑现就多提一点、保单少提一点;遇到行情差年,反过来。节拍稳定,心理成本最低。
– 用好“红利及分红锁定选项”(合资格年份起每年一次机会,把部分非保证价值转进锁定账户赚利息,随时可取)。锁定不是为了“博高利”,而是为了把未来几年的提取额度“预留”出来,减少对主保单增长的拉扯。

情景三:45岁企业主,趸交30万美金,一次性做“安全垫+币种机动”

画像:有可用的流动性,希望快速建立一块“波动很低、随时可加/可取、还能做币种切换”的底仓。最担心的是经营/投资双重波动叠加时的流动性压力。

– 计划:一次性趸交30万美元。
– 目标:第3—5年内可以看到较为舒适的现金价值曲线;中长期在不影响本金感受的前提下,视利率与家庭规划,适度提取或加保。
– 额外偏好:看重“货币转换选项”(满足条件后可在多币种之间转换,维持同一张保单的增长轨迹)。

区间表现(纯持有、不提取版本):

| 持有年限 | 现金价值/已缴保费关系 | 区间IRR(保守→标准) |
|—|—|—|
| 3年 | 接近面值,波动低 | 0.2% ~ 1.2% |
| 5年 | 明显高于一次性保费 | 1.4% ~ 2.6% |
| 10年 | 进入舒适区 | 2.6% ~ 4.0% |
| 15年 | 复利更稳定 | 3.2% ~ 4.5% |
| 20年 | 长期区间 | 3.6% ~ 5.0% |

适合这组人的,是“可攻可守”:

– 守:现金价值曲线温和、做账上看着舒服,遇到外部流动性紧的时候,先从这边“拆借”一段时间,等经营/投资恢复再回补,避免高位被迫减仓。
– 攻:如果美元处在强势区间、你又有港元/人民币的消费或资产配置计划,利用货币转换选项择机换币,是更温柔的“择币”,不是猜短线点位。

样本计划书(25万美金/5年缴,退保发还金额表格节选)

> 提醒:上图仅是计划书节选形式示意,真实数值以你的专属计划书为准。趸交与期交的现金价值路径不同,不可直接类比;不同年龄、性别、吸烟状态也会影响红利分配与现金价值节奏。

这些细节,决定了“结果”不只看一行IRR

环宇盈活有不少“把手”,决定了你最后拿到的体验是否舒适,简单说几个关键:

– 灵活提取选项:满足条件后(以官方条款为准,一般为第5个保单年度完结后或缴费期完结后,以较后者为准),可设定周期性/非周期性提取,且可指定收款对象。家庭现金流管理的核心功能。
– 价值保障选项:合资格年份起,可把部分保单价值转到价值保障账户赚取非保证利息,随时提取,不触发整份保单的退保。适合做“中短期支出准备金”。
– 红利及分红锁定/解锁:合资格年份起,每年一次机会把部分红利/分红转入锁定账户赚取非保证利息;需要时再“解锁”回到红利池,兼顾提取与增长。
– 多币种与货币转换:支持9种货币,合资格后可在保单存续内转换货币,生效日不变,价值按新币种重新计价。我的建议是先定“消费币/资产币”的比例,再谈择机转换,别反过来。
– 传承把手:第二持有人、第二受保人、受益人灵活选项、身故赔偿支付办法等,能让“财富—责任—节奏”三件事一并安排到位。企业主/家族资产尤其受益。

这些功能的共同点是——它们都不是“帮你多赚一点”,而是“帮你更好地拿”。拿得稳、拿得合规、拿得按计划,才是对长期曲线的最大保护。

三组人的“结果”,我更愿意这样读

如果只看IRR,你会错过最重要的两层:

– 第一层是“波动管理”。当外部市场波动加大,用保单现金价值做家庭现金池的缓冲地带,其意义往往大于账面多0.3%的年化。
– 第二层是“行为约束”。固定节拍的缴费+清晰的提取纪律,反而能帮你在长周期里少做错误决定,这点在亲友实际持有里被反复验证。

我把三组人的“可交付答案”总结成一张表:

| 人群 | 资金安排 | 建议持有/提取节拍 | 我眼里的“好结果” |
|—|—|—|—|
| 30岁打工人 | 2万×5年=10万 | 第10年后再视需求小额高频提取 | 10—15年IRR逐步抬升,现金池有纪律,外部波动年少折腾 |
| 35岁二胎家庭 | 5万×5年=25万 | 50—70岁每年2.5—3万,行情好年少提,差年多提 | 家庭支出可见、保单曲线稳、与基金/股票的赎回互相对冲 |
| 45岁企业主 | 趸交30万 | 第3—5年观察曲线,第5年后视币种与经营节奏机动提取/加保 | 经营与投资的“缓冲垫”,换币有章法,账上始终从容 |

你也可以自己复刻一遍测算

我用的步骤很简单,你也能在家里复刻:

1) 明确目标与节拍:你的用途中,有哪些是“必须在X年发生的”,把这些年列出来。

2) 拿到你的专属计划书:用你的年龄/性别/吸烟状态/缴费方案生成。不要用别人截图代替。

3) 做两套情景:不提取(观察复利曲线)/按计划提取(观察现金池稳定度)。

4) 统一口径:同一币种、同一折现方式。IRR只是结果,过程中更要看账面现金是否“够用”。

5) 留出“缓冲年”:如果你有20年的提取计划,尽量留出2—3年作为机动,以应对红利调整或外部大年景。

常见疑问,我的直白回答

– 回本要多久?要看你的方案与当年红利。5年缴的方案,以区间经验而言,8—10年附近是一个观察点;趸交通常更快,但也不要拿“最快回本”当唯一目标。

– 能不能每年固定拿百分之几?可以设定提取节拍,但“固定百分比”会随账户价值波动而变动,建议配合锁定账户和当年红利做动态微调,避免把主保单增长拉扯得太厉害。

– 币种怎么选?先选“消费币”(你未来20年的主要开支币种)与“资产币”(你认可的长期储备币),如果两者不是同一个,保单持有期内再择机转换,降维做“择币”,而不是猜点位。

– 会不会影响遗产安排?相反,这类保单的传承把手很细:可指定第二持有人、第二受保人、受益人领取办法,还能以分期/一次性支付的方式保护受益人的使用节奏。

一点个人感受

这两年陪不少家庭做“现金池+长期底仓”的组合,我越来越笃定:真正影响结果的,一半来自产品设计,一半来自你的行为。环宇盈活给了足够多的“把手”——提取、锁定、解锁、币种转换、传承安排……但最终,是你愿不愿意按计划走。

当我们不再把它当“理财神器”,而是当“家庭现金流工程”的一部分,很多决策就会自然顺了:该交的时候交、该等的时候等、该取的时候取。复利这件事,最怕的是心急;而心不急的前提,是你手里有一个可随时开合的现金池。

— 完 —

🔥

🏆 香港保险通专业顾问

微信:iamsujiang | 专业保险咨询师

⚡ 扫码获取专业咨询

⚠️ 香港保险市场鱼龙混杂,选择需谨慎!

产品复杂、条款繁多、收益陷阱...没有专业指导,很容易踩坑!

🎁 专业顾问为您提供:

  • 友邦、保诚产品深度对比,避免选择陷阱
  • 储蓄分红险真实收益测算,识别营销套路
  • 个性化投保方案,避免买错买贵

👆 扫码添加微信,获取专业建议 👆

专业第三方机构,客观分析,让您避开常见陷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