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刷朋友圈,看到一个做保险的朋友发了条动态:”同方全球人寿率先将分红险保底利率从2%下调至1.5%,打响了保险预定利率调降第一枪。”
配图是一张哭笑不得的表情包。
说实话,这个消息我早有预料。今年以来,LPR利率、存款利率轮番下调,长期国债收益率也跌到了1.6%的历史低位。保险作为无风险利率的风向标,跟着下降是必然的。
但1.5%这个数字,还是让我有些震惊。
内地保险进入”1″字头时代
根据动态调整机制,3季度预定利率的再次下调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。
这意味着什么?内地主流传统固收储蓄险预定利率将从2.5%降至2%,主流分红险保底利率从2%降至1.5%,万能账户利率也会相应下降。
更要命的是,据说内地重疾险将在7月31日全部下架,重新上架后保费上调幅度预计达到20%-30%。
我有个朋友在某大型保险公司做产品经理,私下聊天时他苦笑着说:”现在设计产品真的太难了。利率这么低,客户又要求高收益,我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。”
过往那种”炒停售”的营销手段,这次也失效了。面对”1″字头的预定利率,大家的购买意愿明显下降。毕竟,连银行定存都有2%左右的收益,保险产品1.5%的保底利率确实缺乏吸引力。
聪明的钱都在往香港跑
就在内地保险利率跌跌不休的时候,香港保险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。
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,2024年内地保险资金投向香港的金额达到388.1亿美元,占境外投资的51%。通过布局香港市场,这些资金全年平均财务收益率约为15%,较上年大幅提升10个百分点。
资本是逐利的,这个数据说明了一切。
更有意思的是,2025年有63%的内地保险机构计划加大港股投资规模。连专业的机构投资者都在增配香港资产,个人投资者的选择就更不用说了。
2024年香港新造保单保费总额达2198亿港元,同比激增22%。其中内地访客贡献628亿港元,占比近30%。这个数字背后,是无数个像你我一样的普通投资者。
6.5%的魅力到底在哪里
说到香港保险的吸引力,最直观的就是收益率差异。
内地保险1.5%的保底利率,对比香港保险6%-6.5%的演示收益率,差距一目了然。即使考虑到香港保险的分红不确定性,这个收益差距依然巨大。
我拿到一份友邦环宇盈活的计划书,以0岁宝宝5年缴费为例,每年10万美元,总保费50万美元。第30年的预期IRR能达到6.5%,这已经是香港保监局设定的上限。
但收益率只是表面,更深层的吸引力在于香港保险的独特优势。
首先是多币种配置。香港保险支持美元、港币、人民币等多种货币,可以根据汇率变化灵活转换。在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的环境下,这种灵活性显得尤为珍贵。
其次是全球资产配置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全球优质资产,分散投资风险。这是内地保险公司受限于外汇管制无法做到的。
最后是财富传承功能。香港保险在债务隔离、信息保密、跨境传承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。
分红实现率:画饼还是真香
当然,很多人对香港保险的分红实现率存在疑虑。毕竟6.5%的演示收益听起来很美好,但能不能实现是另一回事。
我专门研究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历史分红数据。以友邦为例,其主流旗舰产品”盈御”及”充裕未来”系列,总现金价值比率基本全线100%+。即使是2016年生效的保单,也多年保持97%-99%的总现金价值比率。
保诚的表现也不错,大部分产品的分红实现率都在90%以上。这个数据说明,香港保险公司的分红承诺并不是空头支票。
当然,分红确实存在不确定性。但即使按照80%的分红实现率计算,香港保险的实际收益也远超内地产品。
国家队也在加码香港
个人投资者的选择可能带有主观色彩,但国家队的动作更能说明问题。
今年1月,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上明确表示:将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比例。
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年报显示,过去十年中投对外投资年化净收益率按美元计算为6.57%,超出十年业绩目标31个基点。
连管理国家外汇储备的专业机构都在增配香港资产,这充分说明了香港市场的投资价值。
投保前需要考虑的问题
虽然香港保险优势明显,但投保前还是要考虑几个现实问题。
首先是汇率风险。香港保险多以美元计价,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实际收益。不过从长期来看,美元资产配置有助于分散汇率风险。
其次是流动性问题。香港保险的退保成本较高,前几年退保可能面临较大损失。因此投保前要确保这笔钱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急用。
最后是监管风险。虽然目前政策相对宽松,但未来政策变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
7月投保潮的启示
今年7月1日,香港保监局关于分红保单演示利率限高6.5%的指引正式实施。本以为会影响投保热情,结果6月份出现了一波投保潮,海港城保险机构甚至出现排队盛况。
这个现象很有意思。说明大家对香港保险的认知越来越理性,不再单纯追求高演示收益率,而是更看重产品的实际价值。
7月以来,赴港投保的热度依然不减。这说明即使在6.5%的限制下,香港保险相比内地产品仍有明显优势。
写在最后
内地保险进入1.5%时代,香港保险维持6.5%演示收益,这个对比足够鲜明。
但我想说的是,选择保险产品不能只看收益率。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、资金流动性需求、汇率风险偏好等因素。
香港保险确实有其独特优势,但也不是万能的。理性分析,谨慎选择,才是正确的投资态度。
在资产荒的当下,香港保险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。但记住,任何投资都有风险,保险也不例外。
做好功课,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,这比盲目追求高收益更重要。
主题授权提示:请在后台主题设置-主题授权-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,授权购买:RiTheme官网

🏆 香港保险通专业顾问
微信:iamsujiang | 专业保险咨询师
⚠️ 香港保险市场鱼龙混杂,选择需谨慎!
产品复杂、条款繁多、收益陷阱...没有专业指导,很容易踩坑!
🎁 专业顾问为您提供:
- 友邦、保诚产品深度对比,避免选择陷阱
- 储蓄分红险真实收益测算,识别营销套路
- 个性化投保方案,避免买错买贵
👆 扫码添加微信,获取专业建议 👆
专业第三方机构,客观分析,让您避开常见陷阱